在咸宁市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一场由返乡创业者掀起的产业振兴浪潮正蓬勃兴起。咸宁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平台搭建、服务优化等系列举措,吸引了一批批在外游子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平台赋能:创业孵化“有土壤”
“普通玉米1.5元一根,咱们的甜玉米刚上市时10元一根。”2023年隽青家庭农场的程艳参加了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绿色田野杯”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以鲜食水果玉米的种植与产业化项目夺得了当年大赛的一等奖,并以此为契机先后获得省、市大赛项目补贴10万元。正是这次比赛,让返乡创业的程艳对种植水果玉米这个项目有了信心,经过几年的发展,程艳的基地已有奶白、彩糯、黄白粒、纯黑等5个水果玉米品种,累计流转土地2729亩,实现循环种植达6000余亩。带动大量农户发展种植业,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近3000人次,人均增收1.8万元。
为激励更多农村实用人才立足农村创业兴业,我市已连续举办了六届“绿色田野杯”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共补贴项目资金近100万元,鼓励了一大批如“黄袍农夫”金辉、“飞鸡哥”陈岳飞等优秀新农人,激发了他们投身农业创新创业的热情和信心。
服务优化:创业路上“有依靠”
“多亏了农业局的扶持,我的事业才迎来了第二春。”2017年85后李林波返乡成立了崇阳龙林种养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种植一号红心火龙果、巨峰葡萄、阳光玫瑰、白雪公主、牛奶草莓等优质品种水果,生意做得如火如荼。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24年基地连续遭受2次重大自然灾害,种植园几乎全军覆没,直接经济损失达400万元。李林波接连遭受打击,本想放弃这份事业。崇阳县农业农村局得知后,立即为其申请了农业贴息贷款,并纳入灾后重建项目,政府的关心让李林波又重新拾起了希望。他先后多次参加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农民培训,现如今李林波用学来的知识利用电商直播平台拍创意视频,吸引了无数粉丝,摇身一变成了直播带货的“草莓王子”。“直播20多天卖了30万元草莓”,李林波自豪地说。
“我们不仅要帮创业者解决资金问题,更要帮他们提升创业能力。”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施高素质农民返乡创业培训,针对不同创业阶段开展课程培训,已培训返乡创业者超千人次。
产业振兴:归雁经济“有成效”
返乡创业者的回归,带动了咸宁市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2022年近50岁的谢鹏韬回到了家乡,在赤壁市中伙铺镇董家岭村创立了惠尔精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400余万元建设了压榨食用油深加工生产基地,成为我市首家具备压榨一级油资质的生产企业。“只要是与我们公司签订了种植合同的种植户就能领到公司预付的50%的报价回收款”,公司仅油料作物回收一项就带领了赤壁市、嘉鱼县等周边10多个行政村的6000多户村民增收。
“返乡创业者将城市积累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带回乡村,催生了电商、文旅、生态农业等新业态,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咸宁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创业环境,完善政策体系,打造更多返乡创业示范平台,吸引更多“归雁”返乡投资兴业,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创业热土。 (供稿单位:局农垦和能源建设科 撰稿人:钟湾 审核人: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