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 全媒体记者彭翠楠 通讯员方盈颖 “天晴的日子,我不是在饼厂上班,就是在山上帮光伏工程牵线,趁现在政策好,抓紧时间多挣点钱。”秋雨微凉,通山县南林桥镇大坪村7组的脱贫户黄如仙难得半日清闲。
望着眼前现代感十足的三层小洋楼,很难将黄如仙一家与脱贫户联系起来。原来,是一场几乎击垮整个家庭的交通事故让他们家坠入困境。“我爱人孙益根2003年过马路时不幸发生事故,腿部粉碎性骨折,对方没钱付医药费,我们自己掏空了家底还借债,终于治好了伤,但我爱人再也干不了体力活了。”黄如仙回忆。
2015年,黄如仙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人的医疗保险年年由政府代缴;贴息贷款10万元助其发展养殖业,自家养的牛、猪、羊政府还给上了产业双保险,产业奖补资金最高给到1万元;一儿一女上学免费,女儿考上湖北民族大学后还一次性领取了补助5500元……有这些帮扶措施兜底,孙益根、黄如仙夫妇便开始全心发展产业。
孙益根开始自繁自养牛羊,黄如仙则边协助放牛边种玉米,还收集废弃玉米秸秆,粉碎后做饲料。夫妇俩坚持“母牛留种、公牛出售”,慢慢地将养殖规模扩大到如今的近百头牛、四五十只羊。“去年冻雨,我们靠拖拉机往山上送草,绝大多数牛羊保住了。一头牛能卖一万多,一年光卖牛就有八九万收入。”黄如仙掰着手指算账。
养牛种地虽辛苦,但夫妻俩舍得在孩子教育上投入。女儿考上湖北民族大学,在校期间,英语专八、雅思均通过,如今已在武汉工作;儿子中考时仅200多分,孙益根就坚持白天山上放牛,晚上到孩子就读的私立高中陪读,前不久将儿子送入黄冈师范学院。
儿女已经长大,公婆逐渐老去,“要给他们改善下居住条件了。”2022年,靠多年养殖积攒下来的收入和亲戚朋友的支援,孙益根、黄如仙夫妇在住宅原址拆旧建新,盖起一栋三层别墅式住房,总造价约70万元。
尽管儿女均已成年,自己腿脚伤处劳累时仍会肿痛,孙益根仍一心想扩大山林散养牛羊规模。“当初给的产业奖补,不是让我小富即安的,现在好不容易摸索出来一整套养殖技术,争取能给村里闯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