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第六(4)代稻飞虱发生程度3级,局部4-5级发生,危害高峰期在8月30日至9月13日。第六(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4级,低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在8月31日至9月10日。
二、主要依据
(一)田间虫情
1、稻飞虱:全市稻飞虱的百丛虫量平均为342头,最高为5000头,漏防田块百丛虫量在8000头以上,褐飞虱的比例为17.5%-80%,平均百丛短翅成虫14头。嘉鱼县一季晚稻田百丛虫量一般80-500头,双季晚稻田百丛虫量最高5000头,一般200-3000头,平均1933头,以低龄若虫为主。崇阳县平均百丛虫量503.6头,部分田块百蔸虫量超10000头。通山县稻飞虱平均百丛虫量210头,最高890头。
2、稻纵卷叶螟:8月下旬全市普查,稻纵卷叶螟亩蛾量为470-7000头(去年同期1209-7000头),亩幼虫量为800-7700头,田间世代重叠较严重,蛾量、幼虫量均低于去年同期。通山县调查稻纵卷叶螟田间亩蛾量平均290头,最高1050头,低于去年同期。崇阳县调查稻纵卷叶螟平均亩蛾量215.3头,部分生长嫩绿的田块超过1000头。8月22日解剖稻纵卷叶螟雌蛾:1、2、3、4、5级卵巢分别占4.3%、11.3%、35.4%、44.9%、4.1%。
(二)气象条件。8月下旬后气温有所下降,昼夜温差加大,有利于稻飞虱的发生为害。
(三)虫源回迁及转移。中稻成熟、收割后,“两迁”害虫将转移至一季晚及晚稻田集中为害,北方“两迁”害虫开始往南回迁,可能加重我市“两迁”害虫为害。
三、防治意见
一季晚可在8月31日至9月12日对稻飞虱百蔸虫量达1000头以上的田块进行防治,药剂可选用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15克/亩或80%烯啶·吡蚜酮(扫火)水分散粒剂8克/亩等兑水于稻株中、下部均匀喷雾。晚稻田可用25%吡蚜酮30克加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15毫升/亩进行一次普防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对稻飞虱百蔸虫量超过3000头或以高龄若虫和成虫为主的田块,可亩用80%敌敌畏200毫升分厢均匀喷施稻株基部。兑水量:手动喷雾器每亩兑水50公斤,机动喷雾器每亩兑水30公斤。
优先推荐进行统防统治,有条件的可用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
拟稿:王 娟 签发:黄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