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咸宁市2024年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实施方案

索引号 : 011337637/2024-09948 文  号 :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文单位: 咸宁市农业农村局

名 称: 咸宁市2024年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 2024年04月11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4-04-10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带来威胁或危害的非本地物种,经自然或人为途径从境外传入,威胁到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近年来,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市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入侵风险大、防控治理难、底数不清、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底线思维、源头预防、综合治理、全民参与的原则,遏增量、清存量,强化制度建设、引种管理、监测预警、防控灭除、科技支撑、责任落实,不断健全防控体系,进一步提升外来物种入侵综合防控能力。到2025年,农业领域外来入侵物种状况基本摸清,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基本健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重大危害入侵物种扩散趋势和入侵风险得到有效遏制。

二、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和监测预警

以我市初步掌握的外来入侵物种为基础,在农田、渔业水域、启动外来入侵物种告查,通过 3年左右的时问,摸清我市农业领域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情况。按照全市统一部署、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扎实开展普查工作。普查工作经费 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由市级财政和各地方财政按规定分别安排。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等构建监测预警网络,在主要粮食主产区、渔业养殖区域,以农作物重大病虫为重点,布设监测站(点),设置固定监测样线、样地或样方,组织开展常态化监测。强化跨境、跨区域外来物种入侵信息跟踪,建设分级管理的大数据智能分析预警平台,强化部门数据共享,规范预警信息管理与发布。

三、加强农业领域外来入侵物种治理

加强农田、渔业水域等区域外来入侵物种治理,落实阻截防控措施,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当前重点做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危害种植业生产外来入侵物种阻截防控,坚持分类施策、治早治小、全力扑杀,在关键区域布设阻截带,集成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建立综合治理示范区。强化水生外来物种养殖环节监管,重点推进水花生、水葫芦、福寿螺、大藻等水生外来入侵物种综合治理。加强对豚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入侵恶性杂草的综合治理,加强生物防治和生物替代,稳妥开展集中灭除。

四、加强科技攻关

优化科技资源布局,加强松材线虫、美国白蛾、草地贪夜蛾、福寿螺、水葫芦、水花生、加拿大一枝黄花、大藻等重点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集成示范应用。在基础研究方面,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认定标准、扩散规律、危害机理、损失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在关键技术研发方面,针对预警监测、应急扑灭、生物防治和生态修复等关键环节,加快研发快速鉴定、高效诱捕、生物天敌等实用技术、产品与设备。在集成示范应用方面,开展重点物种综合防控技术试点示范,建设天敌繁育基地,探索社会化治理,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和成果。

五、完善防控管理体制

建立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市级协调机制,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专家委员会,加强防控工作政策咨询、技术支撑。落实外来物种入侵治理属地责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经费保障,落实防控要求。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域外来入侵物种防控联动协作机制。

六、加强宣传教育培训

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介,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科普宣传,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结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强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解读,普及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知识。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基层人员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专业能力。 将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作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探索参与式、实践式教育,引导提升广大青少年外来物种入侵防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