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1337637/2024-25824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文单位: 咸宁市农业农村局
名 称: 对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4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09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张加川代表:
感谢你对咸宁茶产业的关心和支持,你提出的“关于茶产业发挥在促进乡村振兴 提升茶叶质量和效益的建议”已收悉,及时与你沟通联系,积极开展工作,结合市农科院和市财政局的相关答复,现综合答复如下:
一、选育本地优良茶树品种意义重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茶树优良品种具有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叶产量、增强茶树抗逆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提高制茶设备利用率方面的作用,是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建议提出,“一是要选育具有咸宁本地原生的茶树优良品种,从茶树品种品质优良取胜做大市场;二是汇聚全国优良茶树品种建设茶树品种园,确立茶树品种适应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品质型茶树品种和适应做那一类型茶叶的茶树品种,提供给茶农和茶企,给信息和技术支持。”该建议切实可行,为我市茶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二、具体成效及举措
(一)品种选育与保护
1.建立了咸宁茶区种质资源圃。市农科院在咸宁农业高新技术研发试验区农科院试验基地(横沟桥镇杨畈村基地)规划了30余亩园区,目前已经引进了国家、省级及地方认定的优良茶树品种100余个,建立了咸宁茶区茶树种质资源圃。通过观察和监测各个茶树资源在咸宁茶区的性状表现和适制性,为下一步在咸宁茶区推广产量高、抗性强、品质优、适制性好的良种茶树打下坚实基础。
2.挖掘和选育了咸宁地方茶树品种30余个。近年来,市农科院茶叶团队在调研全市茶产业过程中,发现了6个县(市、区)茶园中若干优良单株,并从群体种中选育了30余个单株,通过扦插和繁育,在咸宁农高区杨畈基地育成了20个本地品种,目前还处于幼年期。下一步,将持续开展种质资源的观察和监测,并记录物候期和性状表现,为下一步申报认定省级茶树品种奠定基础。
3.开展了种质资源保护。赤壁市引进全国优良品种131个,筛选适合赤壁青砖茶品质提升的品种,开展赤壁市群体品种(冬青种)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实施原产地群体冬青种保护面积3000亩,明确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范围,建立自然保护点,在集中区域设立保护标志牌。
(二)良种繁育及推广
1.繁育良种茶苗。2023年全市良种茶树种苗繁育基地212亩,年出圃优质茶苗2670万株。其中,咸宁市幕山茶业有限公司茶树良种繁育基地72亩,年出圃优质茶苗920万株;湖北畅周茶业(通山县燕厦乡)有限公司建设10亩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年出圃优质茶苗100余万株;通城县兴农茶药果苗良种场建成茶苗良种繁育基地80亩,年提供优良茶苗1000万株;崇阳县绿谷茶叶种养专业合作社茶苗良种繁育基地50亩,年出圃优质茶苗650万株。
2.引进茶树良种。全市大量引进繁育了中茶108、鄂茶1号、龙井43、安吉白茶、黄金芽、中黄1号、奶白茶、冻顶乌龙等十几茶树良种,发展形成了崇阳青山白茶基地、咸安双溪陈祠黄金芽基地、通山杨芳林白茶基地、通山太平山乌龙茶基地等众多特色茶叶基地。2023年通过对老茶园进行品种更新、台刈、重修剪等方式完成茶园改扩建面积2.43万亩。
(三)政策扶持
1.设立奖补资金。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印发《关于农业产业化奖补资金竞争立项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咸农发〔2022〕16号)、《关于印发2022年农业产业化奖补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咸农发〔2022〕16号)等制度办法,2022年分别对赤壁市6家茶企业奖补510万元、通山县3家茶企业奖补263万元。2023年,以赤壁青砖茶为重点从品质改造、公共品牌打造、标准化体系建设、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五个方面对市本级2023年1920万元农业产业化奖补资金进行分配,其中拨付咸安区182万元,赤壁市1579万元,崇阳县159万元。
2.安排专项经费。2022年—2024年,市财政安排茶树优良品种选育项目经费55万元,支持市农科院在茶树优良品种选育、新品种研发、病虫害防治、生态茶园管理等方面科研攻坚。
三、下一步措施
茶树种质资源的选育、观察和监测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非一朝一夕能完成。下一步,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1.选育本地良种。支持市农科院继续引进国内外优良茶树品种,深入挖掘我市各个茶园的本地优良单株,并选育和培育成为地方茶树品种。支持赤壁市筛选适合赤壁青砖茶品质提升的品种,加强冬青种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适合制作青砖茶专用品种。
2.引进繁育良种。加强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年引进、繁育中茶108、鄂茶1号、白叶1号等良种茶苗2000万株以上,2024年改造低产老旧茶园1万亩以上。
3.加强资金扶持。在2024年农业产业化奖补资金中对适合制作青砖茶品种选育项目予以支持。
咸宁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