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1337637/2024-25830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文单位: 咸宁市农业农村局
名 称: 对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0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09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刘为梁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促进“三农”型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商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招商和投资促进局、市税务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市人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咸宁监管分局,现答复如下:
你提案反映的问题确实存在,提出的建议非常好。
近几年,咸宁市加快民营企业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帮助民营企业提升信心,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我市民营企业呈现出好的发展态势。
一、大力发展农业经济
一是推进八大主导产业延链强链。立足咸宁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全市重点打造茶叶、油茶、楠竹、蔬菜、桂花、生猪、中药材、水产等八大主导产业,制定了《关于促进赤壁青砖茶产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道地药材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咸宁市金融创新产品“畜牧贷”实施方案》等扶持政策。市级财政安排19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青砖茶产业发展。积极申报2023年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项目20个,申报资金总额8988万元。二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2024年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4家,全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315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74家。强化“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16家。抓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全市国家级示范社29家、省级示范社65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74家。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对全市974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进行了培训,选聘新型经营主体辅导员70名。三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赤壁青砖茶”以43.64亿元夺得全省单个品牌价值榜首,荣膺全国最具品牌资源力的三大品牌之一。推动贺胜鸡汤、嘉鱼蔬菜、赤壁青砖茶、通城香肠、崇阳黄精、通山闯王砂梨等六大特色农产品亮相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第一时间第一印象》栏目。九宫山茶、闯王砂梨入选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市农产品“二品一标”总数目前达到137个。
二、合理开发以水养水
一是加大灌区项目建设力度。水利灌溉是农业生产的基本保证,2023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水利灌区建设,我市充分抓住机遇,将全市35个大中型灌区全部纳入由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编制的《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覆盖全市农田灌溉面积180余万亩。争取国债资金3.849亿元用于咸安区南川、双石灌区,崇阳县香石、青山水库灌区和通城县东冲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及新建隽东灌区等项建设,6个灌区项目在今年6月底以前全部开工。与此同时,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水利部门正在开展新建大、中型灌区和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前期工作,为争取灌区建设做好项目储备。二是有效开展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根据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市、县水利部门开展了大中型水闸安全鉴定,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水闸在病险未解决以前要求空闸运行,并积极开展项目争取工作。2023年争取国债资金3.8亿元用于咸安区、嘉鱼县和通城县10座水闸除险加固。三是全力整治病险塘堰。2023年,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病险塘堰除险加固工作的通知”,自2023年起,计划3年解决病险塘堰除险加固工作。2023年已完成142座病险"头顶"塘堰除险加固,2024年计划整治"两高"塘堰31座,2025年将完成有防汛任务的病险塘堰除险加固。
三、大力支持农村公路建设
我市以创建"四好农村路"为契机,大力支持农村公路建设,截止2023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1.546万公里,乡镇通二级路、村村通沥青水泥路、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村村通客车保持率100%,为乡村振兴贡献交通力量。同时,根据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交通部门严格按照农村公路建设程序和质量标准进行,成立了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全面履行在建项目日常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农村公路管理所负责协调各乡镇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指导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养制度,大力推行“路长制”,做到县有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员、乡(镇)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三级养护管理体系,不断推动我市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全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四、改善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大力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支持民营企业按照“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赈济模式谋划申报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促进当地产业发展。2023年以工代赈国家财政、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计划分下达3个县共7个项目,总投资2241万元,下达中央和省级资金1850万元;2024年目前已下达国家财政、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计划5个县共10个项目,总投资4622万元,已下达中央和省级资金3680万元。二是强化对涉农企业的政策支持。推荐了48家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争取到贷款贴息资金共计1254万元。落实2022年市级财政农业产业化奖补资金1602万元,对19家企业进行奖补。争取贷款贴息项目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推荐251家家庭农场申报412笔贷款贴息资金221万元,推荐71家专业合作社申报109笔贷款贴息资金139万元。三是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承载地设置项目管家,全程参与项目对接洽谈、考察决策、协议签约和开工建设等各阶段协调工作,做好项目跟进、政策供给、要素保障、环境优化等各项工作,保障民营企业家在各类惠企惠农政策上应享尽享。同时搭建政企交流平台,收集企业发展难题,形成责任分解清单,明确牵位单位、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进行跟踪督办,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四是加强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开展金融服务“早春行”对接活动,组织辖内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宣讲金融政策,联合市工商联建立有融资需求的优质民营企业名单向金融机构推送,协调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并通过“重点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由民企对金融服务进行客观评价。积极开展存货、仓单订单、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业务,扩宽知识产权、生态产品价值等为抵质押物的信贷业务范围,推广301模式信用贷款发放,针对科技型民营企业积极推广“创新积分信用贷款”,及时给予融资支持。同时对服务不到位的现象,督促金融机构加强整改,不断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质效。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工作:
一是深化政策落实。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已有的扶持政策,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真正惠及民营企业,特别是“三农”型民营企业。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和便利的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三是提升金融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信贷支持范围,降低融资成本,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四是促进产业升级。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
五是强化人才培养。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培训力度,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为“三农”型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六是加强品牌建设。继续推动农产品品牌化战略,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七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对农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为“三农”型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感谢你对我市“三农”型民营经济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我局工作给予支持。
咸宁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