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对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49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 011337637/2025-25191 文  号 :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文单位: 咸宁市农业农村局

名 称: 对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4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28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杨斌斌、冯晓光、陈淑娟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落实好“茶十条”促进赤壁青砖茶突破发展的建议收悉,建议中肯也契合我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感谢对咸宁茶产业的关心和支持,我局结合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市农科院、咸宁职教集团、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和赤壁市人民政府相关答复,现综合答复如下:

一、进一步提升赤壁青砖茶品质

1.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赤壁市开展群体品种(冬青种)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实施原产地群体冬青种保护面积3000亩,在集中区域设立保护标志牌。市农科院引进了国家、省级及地方认定的优良茶树品种100余个,建立了咸宁茶区茶树种质资源圃。在全市核心产茶区大力推广杀虫灯、性诱剂、粘虫板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全市茶园绿色防控面积达到26万亩左右,新认证生态低碳茶1390亩。

2.提升加工水平。推广青砖茶标准化晒场、清洁化生产线,2024年配套新建专业晒场5个、新增清洁化加工线5条(含初制加工线),新建黑茶智能化加工生产线1条;新建集成无尘自动化复制加工设备1套。积极引导茶企提升加工水平,洞庄公司、思庄公司、力沃茶业、芽旗香茶业等青砖茶企业新建改造加工车间9个、清洁化智能化生产线20条,新增加工机械120台(套)。

3.完善标准体系。修订完善《赤壁青砖茶茶艺技术规程》,制定《赤壁青砖茶年份茶品质评定规范》,收集整理青砖茶国家标准43项、行业标准27项、地方标准7项、团体标准27项,已形成6个子体系、16个小类,共计104项赤壁青砖茶区域公用品牌标准体系标准,涵盖种植、加工、包装、仓储、物流、销售等全环节,基本实现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标准化全覆盖。依托湖北黑茶检验检测中心落实“批批检”制度,把好检验检测关,确保每一杯都是“放心茶”“健康茶”。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确保毛茶原料农残达标率100%。

4.开展工艺创新。与上海交通大学魏新林教授团队合作,《青砖茶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与湖南农大刘仲华院士、华农大黄友谊教授等团队合作,共同研发“青砖茶新型清洁化发酵和陈化技术”,可将发酵陈化时间由3年缩短为3月,原料仓储成本降低60%。

二、进一步擦亮赤壁青砖茶区域公共品牌

1.开展活动,提升影响力。一是举办首届全国黑茶大赛。2024年12月10日,在咸宁市举办了首届全国黑茶大赛,大赛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咸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我市茶产品共获特别金奖5个、金奖8个、银奖11个、创新产品奖获奖1个。二是参加省级以上专场推介宣传活动。2024年4月17日-19日,组织7家赤壁青砖茶企业参加第九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大会。4月20日至5月22日,组织茶企参加楚天好茶沿海行活动,在武汉、上海、杭州、青岛等17个城市进行宣传推介。8月16日至9月22日,我市组织9家授权企业参加楚天好茶边疆行活动,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昆明举办赤壁青砖茶专场推介会,共拓宽合作渠道1百多个,累计签约达到8千余万元。11月7日至9日,参加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举办的全国黑茶品牌宣传推介专场活动。11月20日,参加楚天好茶驻华使节品鉴推介会。

2.加强宣传,提升影响力。2021-2023年,赤壁青砖茶连续3年中央电视台第1和第13频道播出宣传片。2021年,赤壁青砖茶入选中欧地标保护名录。2023年,赤壁青砖茶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15-2025年,连续11年在香城都市报设立《茶香》宣传周刊,专版宣传报道全市茶产业动态。

3.开拓市场,提升占有率。一是深耕国内市场。在咸宁市域内推进赤壁青砖茶“六进”(进机关、进企业、进酒店、进景区、进社区、进学校),倡导人人饮茶。在国内加快品牌门店建设,“赤壁青砖茶”品牌门店总数达到192家。2024年,赤壁茶发集团开发的2款无糖青砖茶饮料成功入驻湖北中石化易捷便利店1800余家。三是拓展国际市场。深化与中俄蒙万里茶道沿线的国际城市对接,设立跨国砖茶销售公司2家,在俄罗斯的莫斯科、格林伍德市和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市等地设立销售网点3个。三是开辟新兴市场。针对新茶饮市场,紧跟年轻人口味,加快新茶饮市场布局,新增新式茶饮体验店32家。成功进入国内新式茶饮头部公司福建帮利茶饮有限公司供应链。

4.加强监管,提升影响力。一是实施全过程监管。为了提升青砖茶质量,对茶企原料采割、收储、工艺流程及配方等环节实施监管,对赤壁思庄、洞庄、赵李桥茶厂3家重点茶企实施全程跟踪指导,推动赤壁青砖茶提档升级。二是规范生产经营。指导企业在生产布局、工艺流程、环境管控等方面优化升级,确保青砖茶质量源头安全;要求企业严把“四关”(原料采割关、收储关、工艺流程及配方关、产品检验关),制定对应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实施;督促企业建立“索证、索票、索码”三索制度,规范企业生产经营。三是实施“互联网+”监管。利用湖北省智慧监管平台,将青砖茶每批产品检验报告上传“鄂食安”平台,实行青砖茶“一品一码”全程电子化追溯,产品实施“一品一码”赋码销售,实现源头赋码,可追溯销售。2024年至今,市、县两级对青砖茶共开展12批次抽检,经检验均合格。

三、进一步传播赤壁青砖茶文化

1.扶持打造茶旅游品牌。支持万亩茶园俄罗斯方块小镇和羊楼洞茶文化产业园3A级旅游景区。支持羊楼洞明清石板古街建成湖北省旅游名街,支持羊楼洞明清石板古街申报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赤壁羊楼洞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推出的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清新茶韵之旅”。羊楼洞古镇成功入选“2024年湖北省夜间消费集聚区”名单。推进“茶+文化”“茶+旅游”等行业融合发展,赤壁市年实现茶文化旅游人次85万以上,创收6亿元。

2.宣传推介茶文化。积极联络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网、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等中央省级媒体,传播咸宁青砖茶文化。2024年5月2日,湖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赤壁羊楼洞激活沉睡的文旅资源 万里茶道古镇重现繁华》,扩大了欧亚万里茶道源头羊楼洞古镇美誉度和知名度。7月24日,经济日报推出青砖茶整版报道《湖北咸宁赤壁青砖茶领跑新赛道》。8月29日,人民日报第8版整版刊发《赤壁青砖茶——茶香飘千年 创新促发展》,推介青砖茶文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欧拉中心《兴农有道》栏目推出《青砖茶的前世今生》;新华社英文版推出《茶叶之路复兴:中国、蒙古和俄罗斯推出令人兴奋的新路线》《玛莎茶道日记:我到茶厂去搬“砖”》等报道,浏览量均在100万以上。

3.挖掘传承茶文化。积极推动“万里茶道”申遗,成功争取羊楼洞明清石板街、新店明清石板街文物保护工程建设。羊楼洞古镇、新店明清石板街等8个景点列入万里茶道——湖北段文物主题游。组织生甡川青砖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七批省级非遗项目,做好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人类非遗履约报告撰写及信息采集工作。同时,我市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校园、社区文化节等活动中,安排茶艺展示、茶文化展览、茶文化讲座等活动。

四、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成功争取国家部委项目。赤壁市2023年成功入围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至2024年底完成高标准化茶叶种植基地建设、茶叶加工、品牌提升和公共服务4大版块22个子项目建设。2024年,赤壁青砖茶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二批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入选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省级目录(第一批)和典型案例名单”。

2.积极争取省级项目资金扶持。2024年以来,成功争取省预算内涉茶项目资金1550万元,其中:赤壁市洞庄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升级改造项目,资金600万元;赵李桥茶厂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一期),资金300万元;咸宁市有机青砖茶生产与加工项目,资金200万元;赤壁市洞庄茶业民族保障茶设备改造提升示范项目,资金450万元。

3.统筹市级资金扶持茶产业。2024年,市本级安排茶产业相关资金1995.4万元,其中:农业产业化奖补资金(用于茶产业)1920万元,茶产业办专项工作经费45万元,茶树优良新品种选育经费15万元,首届全国黑茶大赛活动经费15.4万元。

五、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1.做好茶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将茶产业相关技能培训纳入全市重点技能培训工种,鼓励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积极开展茶产业技能人才就业培训。2024年,全市茶产业技能人才培养1834人次。同时,大力推广“咸宁就业驿站”免费线上培训平台,该平台免费提供茶艺培训课程和茶艺历史与起源专题讲座,平台累计开展茶艺师线上培训2526人次。

2.加强茶产业技能人才评价。目前我市有茶艺师、评茶员、茶叶加工工三个评价工种,可开展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的评价,做到茶产业相关工种评价等级全覆盖,2024年全市茶产业技能人才评价324人次,获证233人次。2024年,全市组织了六批评茶员和茶艺师的评价考试,加大高等级评价力度,共产生茶艺师高级技师1人,技师1人,高级工53人;评茶员技师1人,高级工22人。另一方面,极推荐选手参加省级赛事。

3.开设茶专业及课程。2024年赤壁市技工学校、湖北青禾技工学校开设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计划招生60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茶艺》、《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等专业拓展课程,《茶艺与茶文化》公共选修课。2024年-2025年期间,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咸宁市温泉中学在该校开设《茶文化》特色课程。2025年,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建设一个200平方米的茶文化展示与茶艺培训中心。咸宁职教集团在酒店管理、客运服务专业二年级下学期开设《茶与茶文化》必修课程。

                                                         咸宁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7日    

主管领导:邹  飞           联系电话:0715-8202899

经办人姓名:杨  雄         联系电话:0715-8202879

邮政编码:437100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1份)  市政府政务督查室(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