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81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 011337637/2025-25211 文  号 :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文单位: 咸宁市农业农村局

名 称: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8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28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对此建议我局非常重视,经认真研究,结合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意见,回复如下:

我局高度重视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实行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直接抓、承办科室单位和承办人员具体办、办公室总协调的“3+1”办理工作机制,确保任务分解到岗、责任落实到人。6月17日,市政协副主席刘复兴对第081号提案办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督办,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在督办会议上汇报了第081号提案办理进展情况。

一、办理成效

(一)发展速度快。2011年底我市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仅有673家,到2024年12月底已增加到7348家(咸安748家、嘉鱼951家、赤壁684家、通城1630家、崇阳1483家、通山1852家),增长近11倍;全市成功争创28家国家级示范社、36家省级示范社、316家市级示范社、336家县级示范社。

(二)创办形式多。从主体上分,有大户、企业、能人等多方牵头领办的合作;从行业上分,有生产、加工、流通等单项和多项合作;从生产环节上分,有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合作;从利益分配上分,有订单式、利润返还式、股份分红式等合作方式;从区域上分,有跨地区甚至跨行业之间的合作。

(三)覆盖范围广。全市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种植、养殖、林业、农机植保服务等众多领域。其中种植业2520家(其中粮棉油766家,蔬菜570家),占34.29%;畜牧养殖业1809家(其中生猪产业546家,牛羊等产业295家,鸡禽及蛋制品539家),占24.62%;水产养殖业1009家,占13.73%;林业692家,占9.42%;农机植保等服务347家,占4.72%。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大大推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小农户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发挥了巨大作用。

(四)带动作用强。全市所有的村集体都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总数达27.54万户,占全市农村总农户数56.25%。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转包、租赁、转让、入股、互换等方式,流转农民承包土地面积达25.78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面积的10.12%,占全市耕地流转总面积的22.96%。如嘉鱼富德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脱贫户103户种植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产品的回收,支付土地流转收益,支付农民务工收入,收益分红等形式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五)先进典型多。咸安区永兴农民专业合作社、通城县永康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崇阳同嘉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入选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度典型案例。现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赤壁市娴子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淑娴推广生物技术及智慧农场托管服务,社员增至30人,年产值超500万元。带动100余名农民参与产业建设,累计帮助6户贫困户增收近60万元,辐射养殖户创收600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宣传培训,提升能力。一是开展执法检查。全面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配合市人大组建调研组对县市区开展执法检查,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翻阅资料等方式详细了解了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法一办法”贯彻落实情况。市人大领导带队,对各县市区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法一办法”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二是开展技能培训。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训等科教项目,每年举办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班,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湖北省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有关知识。全市974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参加了培训。三是开展广泛宣传。组织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先后印制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湖北省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宣传册6000多份发给基层干部、合作社理事长和社员,通过新闻媒体、“四联四送”活动、张贴标语、印发宣传资料、开展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激发广大群众积极组织创办和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热情。

(二)严格规范创建,示范引领。一是大力扶持。各地出台扶持政策,支持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比如,赤壁市从2022年起,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金由原有的每年6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鼓励引导合作社积极朝示范社发展。咸安区政府2016年出台《咸安区规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办法》(咸安政办发〔2016〕37号),每年列支50万元专项资金,“真金白银”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按年度对当年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农民合作社每家一次性扶持资金分别为5万元、3万元、2万元、1万元。通城县制定《通城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通城县培育壮大联农带农新型经营主体和完善产业到户奖补政策实施办法》,对首次认定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的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0.5万元。二是规范创建。按照“有牌子、有章程、有办公场所、有一定规模、有较好经济效益、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六有”标准积极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提升我市合作社的整体素质。2024年评定市级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33家。三是创新服务。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扶持、金融服务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印发《2024-2025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培育建设方案》,选聘新型经营主体辅导员70人。咸安区选聘29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对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组织管理、财务管理、利益联结、项目申报等方面开展会诊指导服务。赤壁市曙光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创了土地入股+农村互助养老的新模式。目前有22位老人参与了互助养老。开展土地股份合作专业合作社有4家,入股面积1700余亩,入股资金436万元,入股农户382户,亩均分红130元。

(三)加强日常监管,规范发展。一是强化日常监测。对本地经营异常的农民合作社情况进行核查,督促并对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采取补报年报并公示、依法办理住所变更登记等措施,将经营异常合作社移出异常名录。指导各地开展家庭农场“一码通”赋码工作,激发家庭农场发展活力,提升家庭农场服务信息化水平。二是争取政策支撑。积极争取贷款贴息项目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2025年推荐99家农民合作社196笔总计24794.68万元贷款申报贴息金额268.03万元,推荐421家家庭农场905笔总计37566.14万元贷款申报贴息金额502.51万元。咸安区通过和银行合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中长期信用贷款等级,为优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信用额度30-100万元,一签三年,随用随借。三是强化联农带农。总结推广“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服务主体+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组织形式,支持农业服务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主体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过程托管等服务,开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社会化服务。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206家,2024年服务小农户77805户次,服务面积202.19万亩。

咸宁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5日

主管领导:邹飞                         联系电话:0715-8202889

经办人姓名:王剑                       联系电话:0715-8202875

邮政编码: 437100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1份)  市政府政务督查室(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