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解读2020年咸宁市经济发展情况

时间:2021-02-19

在逆势中乘风破浪

—2020年全市经济运行解读

2020年,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重要时间节点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着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局面,战疫有绩、抗洪有效,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市经济运行在逆势中奋力突围、乘风破浪,较为顺利完成全面小康建设工作和“十三五”规划目标。

    一、经济增长下行,恢复有力有序。

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24.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降4.9%。

1.第一产业增长最快。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17.49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增速比一季度回升24.2个百分点,在三次产业中增长最快。

2.第二产业逐季恢复。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28.72亿元,同比下降8.3%,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升41.4、16.7和6.2个百分点。

3.第三产业恢复相对较好。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78.45亿元,同比下降2.7%,比前三季度回升6.4个百分点。

二、粮食作物稳产丰收,经济作物和水产稳产增收。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88.61亿元,同比增长0.7%。

1.粮食生产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94.79万亩,同比增加3.1万亩,增长1.1%。粮食产量116.83万吨,同比增加0.38万吨,增长0.3%。其中夏粮3.89万吨、秋粮101.0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增长2.4%。

2.经济作物产量较为稳定。全年各类经济林产品13.68万吨,其中油茶籽7.79万吨。全年蔬菜产量245.43万吨,比同期略有下降。

3.水产品稳产增收。全年共发展池塘养殖面积42.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2.37万吨,同比增长2.5%。

三、工业生产恢复逐月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5%,比1-11月回升2.4个百分点。

1.正增长行业持续增多。自4月份疫情缓解以后,工业呈现逐月加快的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月增长12.3%,高于同期增速1.7百分点,连续8个月实现当月正增长。在34个行业大类中,12月当月共有26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全年共有14个行业累计增速实现正增长,比5月增加12个行业。

2.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同步恢复。全年增长较快的行业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医药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同比分别增长110.5%、41.2%、24.5%、21.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4%,比前三季度回升7.1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11.9个百分点。

    3.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非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2%,降幅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低1.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下降5.0%,降幅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低0.5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下降7.9%,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7.1个百分点。

四、投资领域持续好转,项目建设能力有所加强。

    全年固定资产同比下降21.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4.8个百分点。从7月开始,全市投资增速已连续6个月实现当月正增长。

1.民间投资信心有所回暖。全年民间投资增速同比下降21.5%,降幅比全部投资低0.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9.8%,占比不仅比前三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也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2.部分重点领域投资发力。医疗卫生领域投资表现最好,全年卫生业投资同比增长33.7%。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表现较好,同比分别下降12.5%和12.1%,降幅分别比全部投资低9.2和9.6个百分点。

3.房地产领域投资表现最好。全年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7.4%,连续5个月保持正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9.0%,在全省市州处较低降幅。

4.项目建设奋起直追。全年500万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596个,其中医疗卫生类、工业类项目建设较为突出。全年医疗卫生类投资项目28个,工业类投资项目721个,其中投资9亿元的稳健医疗产业园项目成功落户,维达力三期已开工建设,赤壁以现代应急装备产业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初具规模,成功获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五、消费市场恢复有力,出口市场持续向好。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4.04亿元,同比下降14.7%,降幅比1-11月回升1.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市州第3位。12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比11月加快0.8个百分点,10月、11月、12月当月增速已连续三个月正增长。

1.主要行业持续恢复。全年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9.3%、12.6%和22.4%,分别比1-11月回升4.3、3.6和3.3个百分点。受年末疫情反复的影响,住宿业营业额不增反降,同比下降18.7%,比1-11月回落2.3个百分点。

2.主要商品类别持续回暖。全年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完成126.42亿元,同比下降6.7%,降幅比1-11月回升0.6个百分点,比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8.0个百分点。在23个商品类别中,有16个实现当月正增长,有9个实现累计正增长。基本生活类、居住类、升级型、休闲娱乐类商品增速分别比上半年提升9.0、17.7、18.0和24.0个百分点。

3.新型消费态势良好。全年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限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3.3%,连续8个月保持正增长。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比重比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4.出口市场持续向好。全年进出口总额73.9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出口总额65.8亿元,增长17.4%,连续8个月保持正增长。

六、金融市场运行平稳,财政调节保障有力。

1.存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截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97.12亿元,同比增长12.7%,比11月末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增长14.7%,比11月末提升1.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288.80亿元,同比增长16.4%,比11月末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住户贷款增长13.7%,比11月末提升0.7个百分点。

2.财政调节保障有力。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0.90亿元,同比下降25.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3.03亿元,下降20.5%。但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2.29亿元,增长11.3%。其中,和基层运转相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住房保障支出等分别增长23.0%、22.1%和5.3%。

七、民生市场稳定向好,“六稳”“六保”落地显效。

1.价格指数稳定向好。全年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5%,比年初回落2.7个百分点,比1-11月回落0.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一直处于持续回落态势。

2.居民就业较为稳定。截至12月末,全市城镇登记新增就业4.7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41万人,登记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617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4 %。

3.市场主体持续增长。全年共有市场主体26.35万户,同比增长14.2%。新登记市场主体6.38万户,增长15.7%。其中,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1.08万户,下降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