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茶产销情况
一是春茶开采较去年晚。受2月低温天气影响,春茶开采时间比去年推迟20天,3月10日,崇阳县铜钟乡的40亩乌牛早(特早熟品种)开采,3月11日赤壁市乌牛早开采,3月12日咸安区中茶108、浙农117开采。至3月17日左右,全市六个县市区均已进入春茶开采期。目前,全市茶园开采面积36.64万亩,较去年增加0.9万亩。
二是销售分化。早春茶销售价格持平,明后茶价格降低;大宗茶销售较好、高档茶价格下降。清明左右,我市春茶采摘人工费在17-25元/斤,鲜叶收购均价在45-60元/斤,春茶销售均价在400元/斤,其中大宗茶批发均价在200-280元/斤,安吉白茶、黄金芽的批发均价在500-600元/斤,高档礼品茶在1000元/斤以上,主要销往孝感、武汉等地,销售价格与去年持平。至谷雨,春茶销售均价降低到230元/斤,其中眉茶价格80元/斤,安吉白茶、黄金芽价格在300-350元/斤。眉茶鲜叶采摘价8元/斤,安吉白茶、黄金芽采摘价20元/斤。今年春茶采收较去年晚,目前产量较去年低,大宗茶销售情况比去年好,部分客商提前打款定货。因上海疫情,江浙沪茶叶市场受到严重影响,我市高档名优茶(安吉白茶、黄金芽)销售价格较往年下降30%左右。
三是头春早茶品质不如往年。受3月初气温偏高影响,早熟品种(中茶108)的头春茶品质不如往年,晚熟品种(黄金芽)品质没有影响。
四是人工紧张。目前,普遍存在采摘工不足问题。咸宁市汪大珍茶叶有限公司现有开采茶园600亩,每天采摘工200多人,缺口较大,只能重点采摘黄金芽、安吉白茶等品种,放弃了部分中茶108、浙农117的采摘。部分企业通过劳务公司从外地聘请采摘工,缓解了劳力紧张。如,崇阳县青港白茶专业合作社目前开采茶园600亩,每天采摘工500多人,其中当地人200多人,聘请外地人200多人。
五是人工费小幅上涨。人工费较去年有所上涨,青港白茶专业合作社通过劳务公司从外地请人,去年平均成本在170元/天,今年达到200元/天;本地人员采摘人工费上涨1-2元/斤。
二、产业动态
1.省人大来咸调研茶产业。3月24日,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委主任委员肖伏清,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委副主任委员涂胜华,农委副主任委员程春峰,农委专职副主任委员成文心,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刘长华等一行来咸考察调研《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和茶产业链建设进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镇方松、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新陪同考察。考察组一行,走访调研了湖北赤壁赵李桥茶业有限公司、羊楼洞茶生态文化产业园(赤壁青砖茶未来实践展示馆)、羊楼洞古镇等地,并就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肖伏清对咸宁市以及赤壁市围绕《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实施,推进茶叶产业链发展给予肯定。要求要高度重视、支持茶产业发展,加强组织研究,进一步提高种茶、制茶水平;要总结经验,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推动茶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要进一步弘扬茶文化,讲好赤壁青砖茶的故事,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与韵味,推进茶文化及茶产业链发展。
2.召开全市茶产业链建设座谈会。3月22日,咸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茶产业链链长徐小兵带队赴赤壁市调研茶产业链建设情况,实地查看湖北赤壁赵李桥茶业有限公司、赤壁青砖茶国家公园项目建设情况,并出席2022年度全市茶产业链建设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鲁恩旺、市政协副主席黄文参加活动。六个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并汇报2022年工作计划。徐小兵要求,建好“四链”(品牌链、保障链、创新链、销售链),奋力推进全市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3.印发《2022年全市茶产业工作要点》。经茶产业链链长徐小兵同志同意,印发了《2022年全市茶产业工作要点》。从推进全域生态茶园建设、推动公共品牌提升、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加工改造升级、开展科技创新及人才培训、加强品牌宣传、扩展销售市场、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质量安全监管10个方面对全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