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官网发布了《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公布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省级目录(第一批)和典型案例名单的通知》。咸宁推荐的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与湖北咸宁古桂花树群均入选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省级目录(第一批)和典型案例名单。
此前,全省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开展了农业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和案例征集。在各地申报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现场抽查,确定42个项目入围省级目录(第一批),并从中挑选26个典型案例。我市“一带一路”新发地“万里茶道”起源地——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文化赋能 千年桂乡绽放新“花”样——湖北咸宁古桂花树群入列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省级目录(第一批)和典型案例名单。
为了推进羊楼洞砖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赤壁市成立了茶产业链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农遗保护利用机制。以“赤壁青砖茶”为载体,通过外交部推介会和上海进博会等平台,积极宣传羊楼洞砖茶文化,使其走向世界;同时,赤壁青砖茶文化战略研究院的成立,也为羊楼洞砖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文化驱动和支撑。此外,赤壁市还完成了遗产地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古民居的修缮工程,持续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工作,并通过建立青砖茶数字档案、完善标准体系和追溯体系等措施,确保农业文化遗产产品的质量,促进农业文化遗产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羊楼洞砖茶文化与旅游、文创、生态、科技、大健康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咸宁作为全国桂花五大传统产区之一,拥有2000多年的植桂历史。咸宁在桂花品种数量、古树数量、基地面积、鲜桂花产量、桂花品质等五个主要资源指标上均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拥有百年以上古桂花树2002株,占全国总量的91%。为了做大做强桂花产业,咸宁市正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桂花城”。在古桂花树群的保护传承上,咸宁市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工作,提升保护地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晓率、自豪感和保护自觉性;同时,完成了古桂花树群非遗项目宣传片的拍摄工作,并在古桂花树群集中区域开展了清除杂草、杂树等工作,设置了生活垃圾收集点。此外,咸宁市还对稀有古桂花树品种进行了普查和编号登记工作,建立了资源档案数据库。
下一步,咸宁市将持续做好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认定、申报和监测工作,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方针,推动全市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