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关于印发《咸宁市中药材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咸宁市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3-04-13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现将《咸宁市中药材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咸宁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4月4日


咸宁市中药材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中药材产业发展形势 

第一节  发展成效 

第二节  制约与挑战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规划依据

第四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大力提高优质中药材生产水平

第二节  构建中药材产业发展服务体系

第三节  全面提升中药健康服务能力

第四章  区域发展布局

第一节  中药材生产区划分布

第二节  重点中药材种植品种及发展规模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大组织协调

第二节  加大财政支持

第三节  强化科技支撑

第四节  加强行业监督

第五节  加快人才培养

附件:咸宁市中药材产业链重点支撑企业


第一章  中药材产业发展形势

第一节  发展成效

一、中药材规模大,产值高

咸宁市中药材蕴藏量丰富,种类多、分布广、品质好、产量大,全市天然野生中草药品种一共多达166科、1313种,占全省药用植物总数的46.59%,是全省中药材重点产区之一,也是全国道地药材品种最多产地之一,盛产黄精、白芨、七叶一枝花、钩藤等名贵中药材,境内的药姑山更是被誉为“江南天然药库”。截至2021年,全市各类中药材面积23.63万亩,主要种植品种有黄精、白芨、金刚藤、钩藤等30余种;种植区域集中在通城、崇阳、通山等“南三县”,其中通城县11.38万亩,崇阳县6.65万亩,通山县4.45万亩,分别占全市种植面积的48.16%、28.14%和18.83%。2021年度全市各类中药材总产量8.57万吨,产值17.85亿元。全市中药材种植主要品种有黄精、白芨、金刚藤、钩藤等30余种,其中黄精、白芨种植面积分别为5.6万亩、3.6万亩,在全市的占比分别为23.7%、15.23%。此外,嘉鱼全县种植莲子(药食两用)1.5万亩以上。

二、规模化经营程度稳步提高

全市现有市级以上中药材龙头企业13家,其中咸安区3家,通城县5家,崇阳县3家,通山县2家,主要集中在种植生产领域,如:湖北瑶乡御草药业有限公司已流转山地6000亩,建成林下种植中药材示范基地2000亩。崇阳县领康中药材有限公司以道地中药材黄精为主体,通过自建、合营等方式,共建成中药材基地6000亩。崇阳县叶氏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基地+农户+合作社”在方山村建立白芨基地2000亩。2019年通城县湖北福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瑶乡御草药业有限公司和崇阳县湖北天臻智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3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入选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三、精深加工能力稳步增强,品牌效益不断彰显

全市中药材精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品牌价值稳步提升,涌现出了福人药业、润康中药、真奥药业等代表企业。福人药业的金刚藤胶囊、益心颗粒、健脾糖浆等3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专用药品获国家生产批文并大量投产,主导产品金刚藤糖浆、金刚藤胶囊被评为全国妇科用药“十佳”品牌和湖北省名牌产品。福人金身药业的补气口服液、滋心阴口服液是全国的独家生产品种,列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必备用药,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2020版,产品极具核心竞争力,企业年产值达2亿元。湖北药姑山润康中药有限公司主要经营中药材种植、收购、生产、提取销售;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原料及制剂、抗生素原料药及制剂、生化药品、生物制品、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医疗器械等,形成年产8500吨中药饮品和500吨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规模,年流通总额约1亿元。真奥金银花药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金银花口服液、智杞颗粒、吲达帕胺缓释片、盐酸丁卡因凝胶”等中西药制剂,其中“金银花口服液”为公司拳头产品,单品种销售过亿元、极具市场竞争力,占同类产品市场份额90%以上。

四、种苗繁育基地不断完善

全市现有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繁育企业(合作社)8家,其中通城3家、崇阳3家、通山2家,种子种苗基地面积860亩,年繁育种苗能力17270万株,2019年出圃种苗16470万株,主要品种有金刚藤、白芨、黄精、知母、射干、白芍、菊花、玄参、丹参等。湖北瑶乡御草药业有限公司在通城投入1000多万元,打造现代化药材育苗工厂,建成800平米组织培养厂房,2800平米的基质育苗厂房,年育苗能力达到2000万株,主要育白芨、铁皮石斛等种苗。湖北虹玮农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十佳优质苗圃。

第二节  制约与挑战

一、种植分散,标准化程度较低

虽然现在有一些龙头企业开展了规模化经营,由于大多数药农实力有限,种植分布分散,成片种植少,集约化程度较低。另外,药材种植区域多在山区,信息和交通落后造成种植难以规模化。基地土壤、道路、灌溉、供电、互联网等配套基础设施条件还有待改善,生产、采收和产地初加工环节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不足,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多数农户种植和管理药材常凭借“老经验”和“土办法”,标准化生产程度低,整体栽培管理措施较为粗放,单产低,质量差,效益低,缺乏中药材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引领带动。

二、中药材生产布局缺乏科学规划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药材产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县(市、区)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热情高涨,但由于对市场需求缺乏足够调研,在中药材品种引种、选育上和发展布局上缺乏总体规划和科学论证,导致部分地区存在无序种植、盲目扩张、盲目引种、跟风种植等问题,部分药材种源混乱、品种变异、品质降低,质量参差不齐,中药材道地性不突出,对野生中药资源保护措施和实现持续利用亟待加强。一些基地只求规模,不求规范,在基地建设时只重视规模,几十亩的药材基地远观郁郁葱葱,近看却是杂草丛生、乱石嶙峋。

三、品牌打造滞后,尚未形成全产业链发展

虽然全市中药材种植业有一定的基础,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中药材种植品种混杂,质量参差不齐,还没有形成拳头产品和品牌影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南三县”的中药材产业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市场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中药材种植集约化程度仍然不够高,中药产业的种植、加工、生产、流通、产品开发等环节尚未形成有效的协作整合,中药材产业上下游脱节,没有形成大品种、大品牌、大产业链。与大健康、文旅结合程度不够,尚未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科技支撑能力有待加强

从全市范围来看,目前专业化从事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等方面研究的科研机构仍然较少,且研究水平较为一般,不足以支撑整个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全市仅有咸宁市职业技术学院、咸宁市农科院、湖北科技学院等单位有部分科研人员从事中药材方面的科学研究,但力量较为薄弱,研究层次仍然较低,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研究,产学研合作的研发体系尚未形成,中药材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研究能力不足,原创性、前瞻性科研创新成果不多。中药材深加工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中药材加工企业,其自身的科研人员储备较为薄弱,精深加工产品研发进展缓慢。

五、专业性中药材交易市场匮乏

除通城、崇阳等地有个别小规模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以外,其它各县(市、区)都建立专业化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当前中药材市场主要靠个体贩运户流通,没有能够为中药材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流通企业。小型的中药材集贸市场管理混乱,无法满足大宗交易,且集贸市场内外地药商把中药材收购价格压得很低,无法保证药农正常的经济收益,若运到其他省市的专业中药材交易市场,不但运输成本高,而且很难形成规模运输,只能接受低价。导致咸宁大量优质的中药材资源廉价外流,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共二十大、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咸宁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奋力谱写新时代咸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龙头带动、品牌引领、科技支撑,按照“提品质、育品牌、强龙头、深加工、促融合、广应用”工作方针,围绕“壮大龙企业,培育大品牌,扩大种植规模,拓展大市场”的发展目标,大力培植实力强、市场大、前景好的龙头企业,完善中药材生产、加工和经营体系,加快产业化市场化步伐,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品牌竞争力,提高全产业链效益,打好特色农业优势牌,走好“特”“优”发展之路。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资源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充分挖掘发挥资源优势,根据全市土地资源条件、中药材地域适应特点,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推进中药材种植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中药材产业要素与自然资源及环境条件的最佳匹配组合。在区域规划上坚持适地、适药、适合的原则,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经实地考察、科学论证,合理规划,重点建设特色明显、开发潜力大、专业化水平高的中药材种植区或种植带。

——坚持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在抓基地建设的同时,加快加工业、流通业、文化业等产业的发展,发展壮大一批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做强、做大若干个知名品牌,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中药种植材规模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社会化,促进中药材产业链条的发展。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运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引导农户和企业走自主经营的发展道路,不断打造具有鄂南特色优势的中药材特色产业。

——强化科技支撑。以科技创新引领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行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博采众长,外为我用。结合现有科研资源,培养一批本土科技创新人才;围绕制约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引进一批国内顶尖专家团队开展集中攻关。

第三节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2021年1月4日);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22〕5号);

5.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2019年10月20日发布);

6.《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

7.《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21〕3号);

8.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 自然资源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十四五”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林生发〔2022〕104号);

9.国家药监局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草局 国家中医药局 发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2年3月1日);

10.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农产发〔2020〕4号);

11.农业农村部 药监局 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农农发〔2018〕4号);

1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布《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林规发〔2022〕14号);

13.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年12月2日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

14.湖北省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1月27日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5.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实施意见(2021年6月21日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16.湖北省委、省政府印发《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17.《湖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2020年1月17日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8. 湖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强省建设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2021年4月10日发布);

19.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湖北省农业产业化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10月29日);

20.湖北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2018-2022年)(2021年03月25日);

21.《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18〕23号);

22.《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6〕81号);

23.《湖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鄂中厅联办〔2021〕1号);

24.《湖北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鄂政发〔2021〕19号);

25.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咸宁市人民政府2021年07月21日发布);

26.咸宁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27.《咸宁市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大事项推进实施方案》(咸办发〔2021〕3号)。

第四节  发展目标

通过三产融合,努力实现全市中药材产业形态现代化、产业过程标准化、产业科技体系化、产业链条完整化、产业融合深度化、产业经济高端化,带动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

——种植面积稳中有增。全市中药材种植的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升,种植面积稳步增加。到2025年底将中药材种植规模稳定在30万亩左右,其中新增中药材种植基地6万亩左右。中药材产业全产业链条综合产值达50亿元。

——标准化种植水平稳步提升。按照“基地规模化、建园标准化、生产绿色化、销售品牌化”的要求,建设一批道地中药材的高标准示范基地。打造20个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的优质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切实提中药材品质与数量,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道地药材大品种和优势品种。

——精深加工能力稳步增强。逐步在主要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冷库等配套设施,提高中药材产地粗加工能力。重点建设10-15个中药材精深加工项目,新增中药材饮片、颗粒生产线3条,提高中药材精深加工能力。到2025年底实现综合产值超过20亿元,其中加工产值超10亿元。

——生产条件有效改善。到2025年,完成主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提升工作,实现主要生产基地土壤改良、道路、给排水、喷灌与滴灌设备全配套,示范推广无公害种植、林下仿野生种植、节水节能灌溉、先进土壤管理、高效病虫害控制等新技术,制定无公害栽培的标准操作规程。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大力提高优质中药材生产水平

一、建设大宗中药材种植基地

倡导中医药企业自建或联建稳定的中药材生产基地。通城县重点建设药姑山、黄龙山、黄袍山等道地药材种植带,建设“隽六味”(金刚藤、钩藤、白芨、黄精、七叶一枝花、白术)等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崇阳县重点建设黄精、白芨、虎杖、射干、石菖蒲等中药材规模种植基地;通山县重点建设石斛、白芨、玉竹、苦参、钩藤、黄精等中药材规模示范基地和人工抚育基地;嘉鱼县重点建设莲子等中药材规模种植基地。咸安区大力发展金银花、百合等花香药材,大力建设“中医农业”示范区;赤壁市大力推广茶林间作模式,大力发展栀子、瓜蒌等中药材。推进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推广生态种养技术,按照良好农业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推进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推广道地药材种植及管理技术,力争2025年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总面积达到30万亩。

专栏3-1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行动

(一)通山县道地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在通山县九宫山镇建设多种道地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其中包括黄精2000亩、决明子1500亩、益母草1000亩、板蓝根500亩、太子参和玉竹500亩,黄精育苗大棚200亩;在闯王镇建设前湖种植基地3000亩、覆盆子500亩;黄沙铺镇建设种植基地800亩,其中黄精560亩,玄参120亩,白芨120亩;洪港镇建设黄精、虎杖林下种植基地5000亩。

(二)崇阳县万亩白芨黄精基地建设工程

在崇阳县石城镇方山村建设万亩白芨标准化种植基地,分别在崇阳县白霓镇杨洪村和天城镇蛤蟆石村建设标准化黄精种植基地5000亩,崇阳县桂花泉镇桂花林场建设林下黄精种植基地3000亩,完善耕作便道、产业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

(三)通城县万亩黄精白及生态种植基地建设工程

在通城县塘湖、麦市、大坪、马港、隽水和四庄等乡镇和4个国有林场建立10000亩黄精、白及等道地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基地。

二、建优现代化中药材加工基地

根据全市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布局,引进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深加工能力突出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实现“链条式”发展。鼓励中药企业在产地建设加工基地,加强采收、净选、切制、干燥、分级、保鲜、包装、贮藏等设施建设,配套现代化加工装备,实现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加工。重点支持真奥金银花药业、福人药业、领康中药材、聚草康医药、联创食品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做强做大。

专栏3-2中药材加工基地建设行动

(一)崇阳县加工基地建设工程

湖北领康中药材有限公司拟建设九蒸九制黄精加工基地,年鲜品加工能力2000吨;湖北聚草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拟建设初加工厂房、物流交易中心、种苗繁育基地、中药材冷藏贮存库等;湖北金叶中药材有限公司发展标准化规模化5000亩示范种植基地,建设白芨等中药材深加工生产线加工厂,预计年产值2000万;湖北崇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食品级100吨制黄精生产线加工厂,预计年产值4000万;聚草康中药材加工园区项目建筑面积25000平米、建设内容包括中药生产车间、食品饮料生产车间等。

(二)通城县中药材产加销一体化发展项目

湖北润康药姑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拟扩建收储仓库800平方米,改造升级设备23台套,新建检测实验室1200平方米,购置仪器42台套及冷链车辆3台。

(三)咸安区金银花制剂智能化精深加工项目

真奥金银花药业有限公司拟新建三层立体智能化仓库,新建金银花口服液新型软包装车间及生产线10条,新建高效提取成套设备及配套设备20台套。

(四)通山县中药材冻干加工项目

湖北臻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再建生产车间一个(1200平),加工生产线一条,配套道路建设、厂区绿化建设及其他附属设施建设、并引进国内最先进的冷冻干燥设备、产品前处理设备、预冻、干燥、分拣、包装、检测等设备25台套;湖北道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拟扩大生产厂房10000m2,建设生产流水线4条,引进完善黄精发酵、提取设备设施。

三、推进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保护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积极驯化野生品种,对优势中药材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综合利用,建立主要优良种质资源保护区,在中药材主产区建立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崇阳县重点开展黄精、白芨、虎杖、射干、石菖蒲等中药材品种种苗繁育;通山县重点建设石斛、白芨、玉竹、苦参、钩藤、黄精中药材种苗繁育;通城县加强“隽六味”等中药材品种繁育和野生道地药材种质资源收集研究。开展咸宁道地药材种质创新和利用,推进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材育种领域的应用,推广一批适应性强、药材质量优、高产高抗的道地药材新品种。加大良种推广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合力开展咸宁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库和种质资源圃建设,收集保存咸宁道地药材种质资源,支持有能力的种子企业建立集种子种苗研发、基地建设为一体的产业园区,提高优良种子种苗生产供应能力。到2025年,在全市新建2-4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

专栏3-3中药材良种繁育工程

(一)通城县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程

在通城县新建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0亩,繁育推广“隽六味”等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引进红豆杉、毛喉鞘蕊花、蕲艾、大叶车前草等中药材品种,进行试种及推广 。

(二)通城县药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工程

在药姑山野生中药材品种丰富、蕴藏量较大的区域,建立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区,开展野生资源保护与抚育,收集中药材野生资源、采制标本,建立种质资源圃和标本馆,为开展药姑山中药资源研究开发创造条件

四、创新中药材生产组织结构 

以福人药业、润康药业、真奥金银花药业等现有骨干企业为重点,着力推动产业“倍增工程”,培育发展一批主业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强、产业链条长,能带动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龙头企业;引进和扶持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和销售新型经营主体。引导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种养殖大户和中药材经纪人领衔组建中药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科研院所为支撑,充分发挥联合体“引导生产、联接市场、塑造品牌、指导服务”的作用,把市场与药农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中药材生产由小而散向规模化转变。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采取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道地药材“订单式”生产,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产业化水平和科学生产管理能力。

五、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采取揭榜挂帅的形式,组织相关科研机构,围绕白芨、黄精、七叶一枝花、射干等本地道地药材开展规范化生产技术研究,制定生产管理规范及操作技术规程。建设濒危稀缺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开展野生资源保护和抚育,加强野生抚育与人工种植驯化技术研究。在全市中药材生产基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减少化肥用量,减轻面源污染。开展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用量,提升药材品质。研发推广适用于各类中药材生产、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控的高效实用机具,提升道地药材生产效率。加快人工智能、环境监测控制、物联网等智慧农业技术在道地药材生产的应用,提升道地药材生产信息化水平。到2024年,完成6-7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建立8-10个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及推广基地,编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3项以上,每个基地规范化生产推广面积不少于1000亩。依托相关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开展中药材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大力发展中药饮片、中药原料、食品(含保健、功能食品)、植物饮料、中药固体制剂等食品医药产品的同时,重点对药材生产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药材及饮片加工过程产生的下脚料等进行资源化利用,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收益。

六、打造中药材品牌集群

实施“行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品牌战略,扶持“一县一品”中药材及相关产品研发,加强地理标志管理和品牌创建。鼓励支持企业推进道地优势中药材(黄精、白芨、金刚藤等)原产地认证、绿色、有机中药材认证等,大力打造道地中药材品牌,创建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中药材区域公用品牌。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塑造品牌核心价值,创响一批品质好、叫得响、占有率高的道地药材知名品牌。农业主管部门牵头积极参加各类中药材交易博览会,为生产企业和药农搭建品牌展示平台渠道,引导企业参加全国中药材名优产品评选活动,大力推介优质中药材品牌,开展抗击疫情中医药专项品牌宣传,提升咸宁中医药品牌影响力。鼓励企业争创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驰名商标,通过宣传片、互联网等多种媒介,加强产品宣传与推介,拓展宣传的广度与深度。

第二节  构建中药材产业发展服务体系

一、完善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科技培训推广服务体系,加强中药材人才培训教育工作,重点做好中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种植农户劳动技术和中医药文化培训。打破原有各涉农科技部门界线,加强合作,依托各级农业、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和中药产业协会、研究会,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多层次的科技服务组织,完善推广服务体系。鼓励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承包、技术服务和兴办各类科技实体。加强中医药协同创新,支持市、县级中医医院科研能力建设,加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等学校、中药企业、医疗机构等交流合作,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促进中医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和产业化。建设市级中药材产业化服务中心,发布相关信息,以便中药材生产经营者及时掌握产业动态,进行信息交互。

二、建设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

制定市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构建完善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一批道地药材仓储物流及初加工中心,支持新建2万平方米中药材储备、物流基地。建设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加强中药材产业信息技术运用,构建从中药材种植到流通全产业链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升中药材种养殖、中药饮片生产、经营、医疗机构等节点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形成“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的机制,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推动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与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实现无缝对接。推动中药材物流基地规划建设、标准执行和技术应用,加强中药材流通环节集中仓储规范化建设,推动形成中药材初加工、包装、仓储、质量检验、追溯管理、电子商务、配送一体化的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

三、畅通中药材商贸流通体系

完善产地交易市场,支持建设区域性产地批发市场,积极发展直供直销、电子商务,在原有中药材市场的基础上,在市、县、乡(镇)和重点药材种植村建设不同等级的药材集散市场,形成以市为中心,建设网络式中药材集散市场。成立中药材协会,支持协会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定期组织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论坛和讲座,为中医药企业和业界人士提供沟通交流平台,把握评估市场行情。建设中药材价格中心,开设专门服务网站,开展价格预测,网上交易定货。在市、县和各乡镇设立中药材信息中心,发布中药材市场交易信息。通过局域互联,形成全市中药材信息网络,加强与其他省市药材主产区的联系,把新的生产技术和商业信息及时传递到生产第一线。实现价格中心、信息中心和信息网点计算机联网,形成中药材行业网络,以增强对市场的分析预测能力,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

第三节  全面提升中药健康服务能力

一、完善中药健康服务网络

加强县(市、区)中医医院建设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科室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各县(市、区)中医医院应加强资源配置,巩固完善预约诊疗、远程医疗、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改善医疗服务的关键制度,提高中医诊疗信息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中医医疗区域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规范配备相应诊疗设备,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规范设置中药房,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200种,能够提供煎药或代煎代送服务。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部分村卫生室能配备针灸器具、刮痧板、火罐、热敷装置等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应用。

依托县(市、区)中医医院建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中医药康养驿站”,通过驿站联结域内护理院、疗养院、康养基地,形成康养服务网络,为各县(市、区)提供康养服务支撑。强化驿站转运作用,集成保健咨询和培训、健康调理、康养场所推介和服务引导、康养志愿团队组建等功能。

二、拓展中药健康服务途径

——以“医”用药。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县级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建立覆盖市、县的重点中医专科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知识、中药技术培训工作。

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中医医疗机构将中医药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面向老年人群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走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以“养”促药。引导护理院、疗养院、康养基地等疗养机构,强化“中医药健康疗养”主题,打造“中医疗养”“中药食养”等特色服务。鼓励中医药机构利用现代科技,研发中医药特色保健食品、用品。

依托“中医药康养驿站”,推广融入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宣传护理院、疗养院、康养基地、旅游景区等场所,鼓励中医医师就地开展保健咨询和培训、健康调理等服务。

——以“游”带药。因地制宜推动我市中医药文化古迹、中药材种植基地、康养基地等风景资源融入旅游产业发展范畴,鼓励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业为游客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

深度挖掘我市中医药相关自然和文化资源,打造温泉养生、食疗健身等中医药健康旅游特色品牌。建设国家和省、市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开发具有观光特色、服务优势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制造中医药旅游文化商品。

专栏3-4中药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一)通城县中药全产业链建设工程

“五药”(药材、药品、药市、药膳、药养)并举建设通城县中药全产业链,主要建设内容:1、因地制宜,在国有林场和山村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建立万亩黄精、白及等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2、在中华古瑶第一村——内冲瑶族村建立1000平米瑶药体验馆;3、湖北药姑山中医药健康科技产业园建设,包括综合服务区、中药加工区、中药物流区和休闲康养区等。

(二)通城县引进开发中药现代化制剂产品行动

1、实现10000吨中药饮片智能化生产。针对中药饮片生产的净、润、切、干等环节,引进智能化生产设备,建立根及根茎类、花类、果实种子类3条净制生产线,根及根茎类、全草类、皮类药材3条润切干生产线,实现年产中药饮片10000吨。

2、实现中药配方颗粒生产1000吨。水、电、汽等新型能源,建成覆盖从原辅料物流、中药材前处理、中药材炮制、提取、浓缩、收膏、干燥、制剂、包装、中间品储存、中间品物流、成品仓储及成品物流所有环节的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系统,建成3条独立的全自动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线,年生产中药配方颗粒成品1000吨。

(三)通城县湖北药姑山中医药健康科技产业园(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工程

建成接待中心、园区景观、中心广场、水上乐园、中医药博物馆、信息中心、中医药研发中心、人工湖、五星级洒店、国(瑶)医馆、药膳一条街、中医药加工区、中药物流园、中药百草园及园区内水网、路网等。

(四)华中百草养生园(田园综合体示范区)建设工程

在咸宁高新区完成土地收储、流转工作,进行种植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其他各项升级改造工程及配套设施,打造百草养生康养示范区。

(五)咸安区中药材三产融合发展工程

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10万亩,建设中药材多功能应用示范基地,开拓中药材观光体验休闲旅游功能。

(六)通山县陌上花康养谷建设项目

通山县陌上花康养谷项目计划占地4800亩,项目地址在幕阜山旅游公路边,距离咸九高速厦铺互通500米,现已开挖出医养温泉,日涌水量1203m3/d,水温53.1℃,温泉偏硅酸含量43.12mg/L,大于国标25mg/L的理疗热矿泉水标准,属温泉中的“蓝宝石”。园区连接自然生态系统,以观山水美景、赏四季芬芳、享康养休闲、促产业发展为宗旨,打造森林游憩、康养、休闲、科普、研学、有机农产品、中药材种、养殖,药膳养生食品开发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康养生态园。

(七)崇阳县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项目

崇阳县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面积528.61平方公里,位于崇阳县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其核心区位于铜钟乡清水村七彩药王谷产业园。示范园以“生态为底色,药材为主题,文化为灵魂,旅游为纽带”的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致力于把中药材发展成为示范园内绿色发展的首选产业和农民最稳定、最可信的增收致富产业。园区依托农产品展销中心、电商产业园,配套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加大中药文化进学校,进社区,中药文化旅游建设,药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展农业功能。

第四章  区域发展布局

第一节  中药材生产区划分布

以咸宁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体系作样板,结合咸宁市各县域资源环境特征和交通系统优势,规划“两带连绵,五区协同”的中药材产业空间布局。布局以区域经济为导向,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分解中药材产业发展体系。以县域为单位打造中药商品生产体系,将产业链主体留在各县域,提高地区产业增值收益。

咸宁市中药材产业空间布局

一、中药材产业精品示范带

中药材产业精品示范带,以京港澳高速、武深高速、蕲嘉高速等为依托,串联水生药植种养区、果茶药植间作区和中药研发贸易区,分别涉及嘉鱼县、赤壁市和咸安区,重点利用地方现有产业优势,创新区域内药材特色生产模式,打造中药材产业精品示范。

1.水生药植种养区。依托嘉鱼县水域环境,扩大莲、泽泻、芦根、石菖蒲、鱼腥草等浮水或挺水型药用植物种植面积,辅以观赏性水生植物种植,打造环湖公园或湿地公园,实现“药园即是公园”的文旅景观。建设水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提高药材良种自给率。开发健康产品,提高药材附加值。借助渔业循环水、微孔增氧等设备优势,开发鱼药共生等新型栽培方式,提高渔业附加值。

2.果茶药植间作区。依托赤壁市猕猴桃园和茶园,间作紫云英、忍冬等草本或灌木类药用植物,提高土壤、水分和立体空间等环境要素的利用率,增加园区经济效益,打造“不向农田抢地,不与草虫为敌”的生态农业。开展间作技术规程研究,优选间作药材品种,平衡间作管理经营成本,实现果茶药植间作产值最大化。

3.中医农药示范区。凭借咸安区政策优势,招引孵化一批中药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中医农业”大数据中心、中医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种苗快繁、减肥增效、野生抚育、药渣利用等研究,突破制约区域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种养业试验示范产业园区、清洁生产投入品产业园区、体验式康养产业园区等,培育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中医农业生态品牌。

二、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带

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带,依靠咸通高速、杭瑞高速等交通资源,串联道地药材生产区和药材产贸综合区,覆盖通山县、崇阳县和通城县,借助地貌特征和资源优势,促进药材生产、市场贸易、文旅康养等多产业融合发展。

1.道地药材生产区。挖掘通山县和崇阳县境内幕阜山、九宫山等山林药用资源,结合丘陵山区地形特征,甄选适生区较大的优势道地药材品种。推行“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基地+保险+金融”的联合发展模式,实行订单式生产,扩大道地药材种植规模,发展种加研销一体化产业。对接咸宁幕阜山绿色产业带生态公路,盘活药材基地资源,建设康养田园综合体,推进产旅融合,打造中医药生态旅游路线。

2.药材产贸综合区。加强通城县境内药姑山中黄精、白芨、重楼、钩藤等野生大宗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持续发展林下经济。利用通城县药材品种数量、种植规模和配套研发等资源优势,打造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主营各类药材及初加工产品。通过市场集聚周边其他县市药材生产要素,带动中药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借助通城县中医药全产业链基础,推进中药种植加工、研发销售、康养服务、文化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药姑山中医药健康科技产业园,从生产研发和旅游康养等多方面推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建设,充分发挥区域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示范作用。

三、中医药康养驿站

以中药材产业发展体系各环节资源为支撑,结合地方文旅特色,在各县域打造“中医药康养驿站”,利用康养需求促进中药材生产。通过驿站联结域内各康养基地,形成康养服务网络。强化驿站转运作用,集成康养知识咨询和培训、康养基地推介和服务引导、康养志愿团队组建等功能。基于驿站打造中医药康养信息交互平台,激发群众潜在健康养护需求,推动域内康养知识普及化,康养行为常态化、康养设施规范化和健康产品多样化。

第二节  重点中药材种植品种及发展规模

依据“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理念,推动适地适药,绿色种植。依据本土地理环境特征,以咸宁市道地药材优势品种为核心,重点发展本土企业生产所需品种,引导发展良好市场前景品种,培育本土野生珍稀品种,加强地方种质资源保护。至2025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

通城县利用山地多的优势,践行“中药生态农业”理念(不与农田争地,不与虫草为敌、不畏山高林密,不负山青水绿)。发展黄精、白及、七叶一枝花等喜荫药材林下种植,按耕地“非农”“非粮”政策要求,利用冬闲田,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的药材(贝母、元胡、百合、车前草、夏枯草等)种植,利用房前屋后、地坎等边角地发展菊花、黄花、金银花、艾叶等中药材种植,确保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

崇阳县全域以特色化品种种植为主,至2025年发展黄精、白芨、虎杖、射干、石菖蒲等道地药材12万亩,其中黄精6万亩,白芨3万亩,虎杖1.2万亩,石菖蒲0.3万亩,其他品种1.5万亩。黄精、白芨等主打品种实现种繁基地标准化建设。黄精种植发展以桂花泉镇、天城镇、港口乡、金塘镇、高枧乡、铜钟乡、白霓镇、青山镇为主,逐步实现规模化林地和林下种植。白芨种植以石城镇方山村为核心区,向周边沙坪镇、肖岭乡、路口镇等乡镇辐射延伸。

通山县南部中高山区以厦铺、闯王、洪港、九宫管理局等乡镇为主,推广林下种植模式,发展黄精、三七、重楼、八角莲等药材3万亩。中部丘陵平畈区以通羊、南林、大路、杨芳、九宫、燕厦等乡镇为主,实施标准化种植模式,发展黄精、三七、桔梗、百合等药材3.5万亩。北部低山丘陵区以黄沙、慈口、大畈等乡镇为主,培育适生道地品种,发展半夏、桔梗、何首乌、玉竹等药材1.5万亩。至2025年,重楼、八角链、仙茅、细辛等野生珍稀品种实现种苗人工繁育,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万亩。

咸安区以双溪桥镇、贺胜桥镇、马桥镇为重点发展芍药、玉竹、牡丹、百合、射干、金银花等花香型中药材品种,面积稳定在0.5万亩以上。以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发中药材药用价值的同时,积极挖掘中药材观赏价值,带动乡村生态旅游,完善赏花、休闲娱乐、特色中药材及农产品购销产业链。

赤壁市依据地形地势优势,以柳山湖镇、茶庵岭镇为重点,创新探索茶园间作中药材模式,积极发展板蓝根、栝楼和栀子等中药材种植2.2万亩。

嘉鱼县利用水生资源优势,以渡普镇、新街镇为核心,积极发展药用型莲子种植2万亩,引进莲子精深加工企业,挖掘莲子莲子“药食同源”价值,延伸莲子产业链条。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大组织协调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中药材生产信息发布、市场调剂、质量监管等工作,发挥农业主管部门职能,牵头建立由农业、发展改革、财政、科技、中医药管理、林业、畜牧等部门参加的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推进产业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各县市农业部门要负责牵头协调,切实加强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总体管理。发展改革、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协调配合,强力推进。加强中药材生产基地和种植方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健全中药材产业管理体系,融合中药材产业管理资源,建立中药材产业目标任务,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考核体系,确保规划有效实施,切实发挥中药材产业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加大财政支持

各市县农业主管部门要统筹资金,建立以政府性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投入机制,重点支持良种基地、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山丘区中药材扶贫开发等,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整合农业、林业、科技、中医药管理、商务等行业部门资金,在产业发展、科技研发方面集中投入,充分发挥资金规模效应。采用直接投资或以奖代补方式,对种质资源圃、标本采制与签定、标本馆建设、野生抚育区、良种选育及引进、质量监控技术体系、中药材育苗基地、生产基地、科技示范园、加工企业等进行扶持。实行生产资料补贴、农机具补贴等补贴制度。将中药材品种纳入全市种业发展规划扶持范围,给予资金扶持。探索将植物类中药材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完善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机制,出台对药材种植基地、加工企业及有关科研单位的信贷扶持政策。

第三节  强化科技支撑

支持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咸宁农业科学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强中药材良种工程和重大技术协同创新研究,构建中药材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资源共享平台,集中力量在良种培育、规范化生产技术、质量控制标准化体系建设、现代生产技术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中药材产业升级改造。加强重点领域科研攻关,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开展或参与中医药重大基础性课题研究。设立市级中医药科研专项,加强中医药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中药新药研发和中医诊疗、健康服务设备的研制。鼓励中药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研发基于经典名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的中药新药。建立健全基层技术推广网络,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技术、人才优势创办科技型企业、建立科技示范点,开展科技承包和技术咨询服务,提高新技术、新成果的入户率和转化率。

第四节  加强行业监督

为加快发展中药材加工、保健品加工销售等产业,延伸现代丘陵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规范中药材种植养殖种源及过程管理。强化中药材生产投入品管理,严禁滥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借鉴中药材行业发达地区的管理监督经验,探索建立相关法规制度,加强对保健品加工销售行业审批、监管。加强中药监督和统计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中药生产经营秩序,建立和完善中药安全监管体系和信用监督机制,运用信息化和可追溯技术保证中药生产、流通和临床使用全过程质量安全。建立中药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监测制度,跟踪中药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促进全市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第五节  加快人才培养

强化科技支撑能力。积极联系中医药类院校和科研机构,对接省部级中药材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资源共享平台。重点加强基础研究和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集中力量在良种培育、规范化生产技术、提高中药材良种覆盖率。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基层技术推广网络,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技术、人才优势创办科技型企业、建立科技示范点,开展科技承包和技术咨询服务,提高新技术、新成果的入户率和转化率。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生产大户的科技培训指导。完善中药材生产种植和精深加工行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加强中药材产业链条上各层级人才培养,提高各环节各层级人员就业素质。培养一支扎根基层的中药材资源保护、种植养殖、加工、鉴定技术和信息服务队伍,加强基层中药材生产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附件

咸宁中药材产业链重点支撑企业

序号

县市区

企业名称

主    要    产    品

2021年营收

(万元)

备注

1

咸安区

真奥金银花药业有限公司

金银花口服液、盐酸丁卡因凝胶、吲达帕胺缓释片、智杞颗粒

26073

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示范企业、科技小巨人

2

嘉鱼县

湖北联创食品有限公司

莲子、莲子芯

25557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3

通城县

湖北福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金刚藤胶囊、金刚藤糖浆、益心颗粒、龙胆泻肝胶囊、暖宫孕子胶囊、鞘蕊苏胶囊、灯心止血糖浆、金酸萍糖浆

14168

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示范企业

4

崇阳县

湖北领康中药材有限公司

中药材黄精及黄精系列深加工产品

5991

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5

通城县

湖北艾舒宝生活用品有限公司

艾叶制品

5652

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农头企业

6

通城县

湖北润康药姑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中药饮片

3527

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农头企业

7

崇阳县

湖北康养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黄精鲜货、干货、种苗、九制黄精、黄精丸、黄精茶等

3322.54

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农头企业

8

通山县

湖北金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大健康食品、酵素、膏滋、医疗器械、消毒剂

3287


9

崇阳县

湖北聚草康医药有限公司

中药饮片、中药成品、药食同源食品饮料

2360


10

通山县

湖北陌上花开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黄精茶、黄精片、黄精八宝茶、黄精丸、黄精酒;道地药材黄精、湖北木瓜、洛神花。

2257

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农头企业

11

通山县

湖北省虹玮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药材(黄精,百部,石昌蒲,何首乌,丹参,重楼);特医食品(常玖通便秘膏、费克零止咳膏,惊蜇痛风茶,小满降糖饮,冬至失眠冲剂,黄精桂花无糖饼,幽种香妇科凝胶等)

2170

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农头企业

12

通山县

湖北臻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黄精

2100


13

崇阳县

湖北崇杰农业发展股份

有限公司

黄精、九制黄精

2100

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农头企业

14

崇阳县

湖北聚草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中药材

2100

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农头企业

15

崇阳县

湖北七彩药王谷农旅有限公司

以中药材花开景观为资源的种植、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休闲康养等一二三产业融合

2050


16

崇阳县

湖北金叶中药材有限公司

白芨、黄精等中药材种植加工

2000


17

通城县

湖北九楚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龟鹿杞草膏、九楚玉颜膏、酸枣仁草本膏、人参黄精膏、山楂金鸡膏、秋梨草本膏、新三仙酸梅膏

2000


18

通山县

通山县强源中药材种植合作社

黄精

120


19

通山县

湖北省通山县中地农业有限公司

前胡,决明子

1500


20

通山县

湖北省优草堂农林有限公司

九制黄精,黄精发酵酒,即食黄精果,黄精茶。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