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正大集团 打造咸宁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  开启我市推进千亿级生猪全产业链新华章

来源:咸宁市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2-05-13

    咸宁多丘陵山地,因饲草资源丰富,自古就有畜牧养殖的传统。以作为我国四大名猪之一的通城县两头乌为例,有接近300多年的养殖历史,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此前,受传统养殖观念影响,我市养殖业发展相对滞后,不仅规模型养殖场少,养殖技术较为落后,更没有推向市场的知名品牌。

为让养殖产业迈向“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让农民从畜牧养殖中获得更大的利润,2013年,我市通过一系列政策红利,吸来中国饲料工业化、畜牧养殖现代化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正大集团落户咸宁。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饲料生产商和生猪养殖企业之一,经过近10年的发展,咸宁正大已经从单一的生猪养殖,成长为一家集作物培育、饲料产销、生猪养殖、食品加工、物流与终端销售、生活体验于一体的大型农业产业化企业;建立了一条“从农场到餐桌”全程生猪种、养、加循环农业产业化链条,充分释放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样板,奏响我市推进千亿级生猪全产业链的新华章。

情定咸宁 谱写百万生猪“大蓝图”

整齐划一的猪舍内,一头头肥壮的母猪在各自的“产房”中安然待产。一旦到了“饭点”,自动喂料系统会将饲料通过管道自动送达;当气温发生变化,恒温恒湿的“中央空调”也会自动运转起来,为猪妈妈们营造出最适宜的环境……走进崇阳县天城镇寺前村,一座占地160多亩的现代化种猪场坐落眼前。

“这是义邦种猪场,它于2020年9月动工,2021年10月投产,年可提供断奶仔猪18万头。”咸宁正大农牧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方四海介绍说,义邦种猪场是正大集团在我市实施的“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中的一项内容。

根据项目规划,像义邦种猪场一样,采取高标准建设的种猪场共需10个。目前已投产8个,规模合计2.7万头,另有2个6000头种猪场在建。整体建成后,月均仔猪出栏量将达到8.5万头,可形成年出栏肥猪约100万头产能。而这,也仅是“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

“咸宁位于湘鄂赣三省交汇处,区位优势明显,利于公司对外开拓市场。此外,咸宁生态优良,具有发展生猪养殖的条件。加之当地政府长期大力扶持生猪养殖行业,培养了很多养殖人才,也完善了养殖配套产业。正大选择在咸宁发展生猪养殖事业,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咸宁正大农牧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友告诉记者,2013年8月,正大集团在咸宁成立了咸宁正大农牧食品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生猪养殖累计投资5.01亿元,累计出栏肥猪112万头,实现产值超27亿元。

“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再加上良好的营商环境,给了公司投资发展、壮大企业的信心和决心。”咸宁正大牧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圣祥说,考虑到产业集群布局的竞争力提升,2021年1月,正大集团与崇阳县政府签订了咸宁市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打造“从农场到餐桌”全程生猪种、养、加循环农业产业化链条。

正大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计划投资约36亿元,针对全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又划分出“养殖项目、饲料厂项目、屠宰食品厂项目、种养循环项目”四个子项目,并对应各个项目先后成立了咸宁正大农牧食品有限公司、正大饲料(崇阳)有限公司、正大食品(咸宁)有限公司、咸宁正大牧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施推进。

“在咸宁市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产业链项目整体进展顺利。”宋圣祥表示,全产业链项目满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100亿元,创造税费收入约9000万元,带动社会就业约9000人。

咸宁市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的落地实施,为我市推进千亿级生猪全产业链奏响奋进新华章。

技术革新 打造高质高效“智慧工厂”

当货车驶入卸货棚,成堆的散装玉米就通过地下的管道输送入恒温恒湿的巨大筒仓。中控室内,工作人员操作鼠标,启动“正大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中“成品散装工段”“成品打包工段”“原料粉碎工段”等各个生产环节的对应选项,通过视频监控窗口就能看到,原料从筒仓输送入生产车间内,随着机器自动运转,从投料、粉碎到添入各类矿物质按比混合……整个饲料的生产加工过程,没有一个流水线工人。

这一幕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现场,是记者在正大饲料(崇阳)有限公司所看到的。

“传统生产方式中,原料及饲料成品都采用袋装,增加了人工装袋打包的成本。我们的饲料厂自动化程度高,原料散装率达90%,成品散装率达80%。饲料厂配备了智能物联网系统,安装有光氧除臭设备,生产配方则由集团总部的专业配方团队所提供,实现了生产全程的智能高效、环保节能。”正大饲料(崇阳)有限公司厂长孙康介绍说。

据悉,该饲料项目于2020年8月动工建设,2021年8月开始试生产,年产饲料18万吨,可实现年产值6.2亿元、税收约1200万元。

“以前,一个同等规模的饲料厂,大约需要500名工人。我们厂含管理人员在内,才18名工作人员,全公司含销售、后勤保障部门,共计65人。”孙康说。建设饲料项目,目的是为咸宁市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提供配套支持的。该项目投产5个月,已向全产业链养殖项目中育肥、种猪、母猪等各个生产环节提供11种不同类型的猪饲料供应7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

孙康为记者算了笔账:“去外面拖运饲料,每吨运费170元,本地供应每吨能节省120元。光是运输成本,一年约能为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节省2000万元。此外,饲料占养殖成本比重较高,自己生产,既能把控质量安全,更能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利润化。”

正大饲料(崇阳)有限公司只是正大集团“咸宁市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实施智能化、智慧化生产的一个缩影。该产业链配套的各个项目,无不透着高科技的气息,为我市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样板。

种养循环 发展与绿色“两手抓”

阳春三月,正是春耕农忙时,在崇阳县石城镇石下村,咸宁正大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区内,当地农民正忙着进行粪肥还田,为今年的粮食丰收夯实基础。

只见现场,一辆辆沼液运输车停在稻田的一侧,随着技术人员将车上的沼液输送管与安装在稻田侧方的管道相连接,充分发酵好的沼液就流入田间。

石城镇虎爪村蓝保地合作社石丽英告诉记者:“去年我与咸宁正大牧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使用该公司提供的发酵沼液肥,他们安排技术人员定期对使用粪肥土地进行监测,并对产品的生长进程进行追踪和技术管理。后期,我们合作社生产的稻米,可贴上该公司注册的正大庄品牌,进入正大销售系统进行销售。”

石丽英介绍,过去土地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影响水稻品质。通过使用沼液肥,不仅禾苗的结实率有所提高,经过检测,土壤的重金属含量也有所下降。

咸宁正大牧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是产业链中种养循环项目的实施者,负责组织实施100万头生猪养殖端养殖粪肥利用工作。

据该项目相关负责人魏欢介绍,去年,湖北省出台了《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生猪产业被纳入湖北十大农业重点产业链。为响应国家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绿色种养循环,解决制约着生猪规模化生产的粪污处理难题,该公司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

“我们在养殖端各个猪场都建了一个全覆膜防渗漏的发酵池,旁边还有一个暂存池,将猪粪进行干湿分离处理。干的,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工成有机肥,可以用来种花、种蔬菜,甚至是养蚯蚓。湿的,则加入微生物发酵成沼液,便于粪肥还田。”魏欢说。

自去年10月,咸宁正大生猪养殖端养殖粪肥利用启动以来,目前已组织实施主体86家,2022年计划完成粪肥还田配套面积10.06万亩,消纳粪肥70万吨左右,从而推动养殖粪肥资源化利用。既解决了养殖粪污消纳问题,也降低了种植肥料投入成本。既助力了乡村振兴、农村发展,也捍卫了绿色发展的生态红线。

“除了这86家实施主体,我们还为当地的雷竹种植户、黄精种植户等免费供应粪肥,支持咸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待我们的屠宰食品厂建成投产后,这些农特产品就可以和我们的猪肉深加工产品一起,贴上正大庄品牌标签,进入正大零售商超和全国消费市场,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咸宁正大牧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圣祥说。

从种猪场、育肥场、公猪站到饲料厂、屠宰食品厂,从种子选育、种植、饲料加工到养殖、屠宰分割、食品加工及销售……咸宁正大的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布局,为企业自身、更为咸宁养殖业发展描绘出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蓝图。